————
舞之始祖
————
印度人的生活离不开歌舞,《大篷车》、《迪斯科舞星》这些载歌载舞的印度电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们甚至认为印度是一个无歌舞不生活的国度。
印度人为什么喜欢跳舞?
印度是一个宗教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最初的舞蹈起源于宗教祭祀仪式,为了取悦神灵,人们手舞足蹈地跳着自认为最能表达心情的肢体动作,向神灵献媚。。
后来,人们在丰收的季节、喜庆的日子里也会以欢蹦乱跳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些手舞足蹈、欢蹦乱跳便是“舞蹈”最早的雏形。
再后来,“舞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功能。
传说在古印度时期,人们沉溺于某种恶习而不能自拔。人们祈求创世的梵天神能够赐予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以吸引人们的兴趣从而走出恶习。。
梵天答应了人们的请求,TA将一部《戏剧吠陀》赐给了世人。
《戏剧吠陀》是一部汇集了人间所有道德精华的典籍,湿婆神把它以舞蹈的形式演绎了出来。由此,舞蹈不再是杂乱无章地胡蹦乱跳、群魔乱舞,而是有了“学院派”的讲究——一招一式都代表了不同的内容与含义,使舞蹈具有了内容的实质。因此,湿婆神被尊为舞之鼻祖,舞王之神。
舞王湿婆
湿婆跳着天舞完成宇宙的毁灭与重生。。
印度舞蹈之特点
印度舞蹈的特点是“以手在说话”。通过手与身体的配合,表达出不同的内容,从而向观众传递出丰富的故事情节与情感意境。。
这些不同的手势与肢体语言相互配合表达了天堂、黑夜、祝福、祈福等情景含义,营造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宗教意境,是印度舞蹈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印度舞蹈多以歌颂神明为主,题材多取自印度著名史诗。因此说,去印度旅行或参观博物馆,务必事先做些功课,了解其人文历史背景,否则你的旅行(参观)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
舞王湿婆青铜像
————
好戏总在最后,大腕必须压轴。今天的主角儿“舞王湿婆青铜像”闪亮登场啦!
细节1(后左手)
在这尊青铜雕像中,有着“三眼四臂”的湿婆正在曼妙起舞。TA的后左手托着火焰,喻意着毁灭一切;
细节2(后右手)
TA的后右手执着手鼓。手鼓的韵律正是宇宙律动的节奏,象征着新纪元的开始;
细节3(前右手)
前右手施无畏印,代表了普度众生的无畏心愿。
细节4(前左手、左脚)
它的前左手横在胸前,手掌向下呈象鼻状,指向高高抬起的左脚。。这组动作意在启示信徒摆脱无知与精神束缚,寻求灵魂的解脱。
细节5(右脚)
其右脚下踩着代表无知且已化身为人的恶魔阿帕萨马拉普(Apasamarapurusa)。
细节6(头发)
TA的头发纷扬地散开,象征着恒河之水经千迴百转流入凡间。
传说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下凡时,滔天的神水自天而下,湿婆用自己的头发接住了倾泻的神水,以避免因水势过猛淹没了众生。神水在湿婆的发绺间盘转迂回了千年,最终化作一潮春水流向大地,避免了一场人间劫难。。
细节7(第三眼)
湿婆的额头中间有一只与众不同的第三只眼。传说这第三只眼不仅能洞观宇宙世界,而且它所喷射出的炙热火焰还可将整个宇宙毁灭(其周身所环绕的火焰,象征着宇宙世界)。。
“舞王湿婆”青铜像出自南印度朱罗时代。这一时期,印度教趋于成熟,印度教神像雕刻艺术也在此时达到了最辉煌的巅峰,出现了一批工艺精良、艺术水准极高的青铜神像传世作品,“舞王湿婆”像是其中为数不多、保存至今的印度教神像系列中最精美、最著名的一尊(像高约1米)。它以一幅轻盈曼妙的静态意象呼之而出了一个动感强烈的律动画面,喻示了宇宙世界动静更迭、生息交替、于变化中永恒的印度哲学思想,被认为是湿婆雕像艺术中最具有神秘主义哲学意境的艺术品之一,是古代印度宗教与艺术传统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全文完
(注:印度国立博物馆包括新德里印度国立博物馆与加尔各答印度国立博物馆两馆。本号印度篇所述“印度国立博物馆”特指新德里印度国立博物馆,后续篇幅不再赘释)
希望继续收到这样的分享(免费)?
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走遍世界博物馆”。或搜索微信号:ZBSJBWG。更多精彩尽在其中。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